找到相关内容1067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从学术走向实证

    不能以凡夫心来妄测圣境,要把佛教的精神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去,不要搞成高高在上的佛学。正信、智信的佛教,必须把佛陀的教导落实到实践中去,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,佛法与世法水乳交融。   一个真正的佛学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841022.html
  • 敬跋重印《大经》会集本后

    之义,赅括无遗;尤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,不废世法而证佛法。普遍流通,有移风易俗,矫正人心之效。受持读诵,具消罪灭业,延福增寿之功。是以贤智之士,有志大乘者,莫不以先读为幸也。行见佛光遍照,灾障潜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1542703.html
  • 《拣魔辨异录》

    公然反对圆悟师长是〞倒戈乃祖乃父,为宗徒中败类〞,是〞空王(按,当指佛教所说的最遥远古代的威音王佛)之乱臣,密云之贼子〞,是世法和出世法都不能容忍者;四、在《上谕》中明确下令把《拣魔辨异录》收入大藏经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1543118.html
  • 佛教以孝为本论

      孝之为道,其大无外;经天纬地,范圣型贤。先王修之以成至德,如来乘之以证觉道。故儒之《孝经》云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佛之《戒经》云:“孝顺父母、师、僧三宝,孝顺至道之法。”孝名为戒,亦名制止,是世出世间,莫不以孝为本也。奈何世俗凡情,只知行孝之显迹,不知尽孝之极致。每见出家释子,辄随己臆见,肆其谤讟,谓为不孝父母,与荡子逆徒无异。不知世法重孝,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。     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244058.html
  • 棋艺与禅语

    悟道,并能随机应变,精通世法,辩才无碍到何等圆融的地步。  北宋时,大文学家欧阳修,别号“六一居士”,平时好与禅僧往来,因慕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之名,而常去禅师处拜访,并与旁人下棋。一日,他在和人对弈,...

    沈诗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544563.html
  • 四依止

    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, 而非真理的本体。在日常生活中, 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樑, 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, 或因不同的语言、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。世法尚且如此, 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...

    慈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044883.html
  • 度众生外无佛法──谭嗣同与佛教

    学佛者,未有不震动奋勇而雄强刚猛者也(《仁学》)”。在谭嗣同看来,佛教积极入世、普渡众生的精神与“孔孟救世之深心”是一致的。“度众生外无佛法”。《仁学》一书,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、经世致用,积极入世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0545160.html
  • 进德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。   三、能忍所恼,视其为虚幻不实之物,能得「如幻平等智力」 。   四、能忍所瞋,能得「内清净平等智力]。   五、能忍八法,能得「世法清净平等智力] 。   六、烦恼不染,能得「集因缘平等智力]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445540.html
  • “四恩”思想与世界和谐

    圆佛教是上世纪初在韩国兴起的佛教重要宗派。该教用O(圆)为其表征,以表示佛教自性本具万德,并作为信仰对象,取代佛教寺庙的佛像。圆佛教以修行门(真空妙有)和信仰门(因果报应)为基本教义,消解了世间与出世间两种生活的对立,具有求取世法的积极精神。又以“天地、父母、同胞、法律”四恩和“修养、研究、取舍”三学为信仰与修持的纲领。本文通过论述“四恩”即四种恩惠思想的内涵、特色和价值,以阐明其对构建和谐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751024.html
  • 《吉祥经》三十八种吉祥事

    淫欲,或离贪.嗔.痴的行为。   33. 晓了四圣谛(苦、苦因、苦灭、苦灭的方法)。   34. 亲证涅槃,即澈底灭除贪.嗔.痴。   35. 接触世法,即面对八风(利.衰.誉.毁.称.讥.乐.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152427.html